回观近代世界城市史,剧变期始终是城市酝酿重大变化、争取明显突破的关键节点。百年前,在时局汹涌湍急的20世纪大变局里,向着近代文明挺进的中国都市,因循深厚传统,倾注世界情怀,一步步迈向极具民族与时代标识度的“美好城市”理想。这是中国式城市治理的一脉源流,亦属世界城市发展长河的一股新流。在此,且借四篇时人写作的“美好城市”思索为引,回访四部北京、上海近代城市史著述,细观百年前中国大都会的“美好城市”寻路。
之于近代中国,首重的“美好城市”期许,注定是物质发达、经济繁荣。这是反复经历“落后挨打”的贫弱农业国的“痛定思痛”。1921年,《新闻报》某撰稿人惊喜地发现:“近年来,上海一埠日趋繁庶。工商百业,无不日见发达。遂至上海本埠无复余地可容,不得不推及于四境滨水之区。于是乎,大上海之景象,乃渐涌现于外。”该主笔以江湾为例,称陆续建成的电厂水厂、硬化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,是“十年以前所想不到者”。昌盛的工商经济,塑造了繁华的城市。合宜的城市基础服务,标记并彰显了经济发展的成就水准,承载了时人对现代化生活的美好憧憬。
漫步近代上海街头,人们总会与源自、象征、促进经济繁荣的城市单元不期而遇。这当中,集天南地北名货,汇东土西风奇物的百货商店,无疑是最让人眼花缭乱的“大观园”,也是最能展示上海引领风尚一面的“大橱窗”。《打造消费天堂: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》,捕捉了此间发生的一些旧事。
作者认为,百货公司诞生于城市空间营建,也通过建筑文化演绎、日常消费实践,化为城市生长的一处极峰、标志,“‘四大公司’的兴起为南京路注入了新的活力……百货公司更像是突出于一片低矮店铺的庞然大物”。这既“塑造了南京路”,也缔造了上海这座大型城市极为耀眼的“现代消费地景”。
整体辉煌之下,近代上海百货公司与城市文明的互相哺育,还生动地表现在百货公司对外宣传、内部设计的种种巧思。《打造消费天堂》指出,近代上海人头攒动的商业街里,“霓虹灯不但是一种广告形式,也成为文人笔下夜上海的象征”,而市民消费欲望膨胀,竟然间接推动了城市广播的崛起。作者梳理1927年新新百货公司运营中国首家民营电台——新新电台的历史,发现此般新业态与新技术在上海的相遇,向这座东方大都市“放送了娱乐至上的消费主义信条”,极大地促进了市民消费实践的近代化、丰富化。
披览《打造消费天堂》,我们还可以看到:那些年间,上海百货公司内部装潢随时演替——从安装扶手电梯到增添冷暖气管,一切细节均在于殷勤地服务、热切地招徕顾客。作者敏锐地观察到,新颖设施的加入,使百货公司“提供的不只是商品,也是现代性的体验”,这是全然不同于农业社会贸易经验的、浸润体验重于商品流通的城市文化和市民红利。窥一店而知繁荣,进一门则感现代,这便是充盈在百货公司里的“大上海”城市魔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