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2月12日高调并购万达百货下属37家门店后,6月23日苏宁易购又以48亿元大手笔收购家乐福中国。在达成自身零售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,苏宁易购的大手笔收购,无疑解决了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落寞之后的生存难题。
在存量商业时代下,与万达百货、家乐福中国衰落命运如出一辙的百货不可胜数,由于地段、体量、商圈、资金等多方面原因,不是每一家都有机会且甘心被“苏宁们”收购退出,改造升级、优化运营、创新企划等方式顺理成章成为存量百货求生之道。
据统计,2019上半年存量改造的商业项目中,2-5万方左右的物业占比最大,存量改造已经成为百货甚至购物中心的常态,改造方向也都不尽相同。
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,来展示经历电商冲击和存量商业时代的摸爬滚打,存量百货探索出的转型生存之路。
部分转型为非零售用途代表项目
北京建国门贵友大厦—商办混合
北京核心地段的老百货,正经历一轮集体阵痛,建国门贵友大厦也不例外。2017年8月贵友大厦闭店改造,将传统百货商场转型为Mini Mall,增加业态种类,向年轻化调整,并于当年11月正式重装开业,但收效甚微。
今年5月,贵友大厦宣布进行二次闭店改造。7月初,宣布与优客工场达成合作,形成融合联合办公、IP活动运营、新零售新餐饮的“商办混合模式”。未来一层将以服装为主,另保留餐饮与影院业态,其余部分改建为优客工场,可提供300多个工位,预计11月正式接纳入驻办公。
对于“商办混合”经营模式,许多百货与购物中心也曾有过尝试,业内人士认为既可全方位利用百货空间价值,降低运营压力,又可在餐饮、客流方面配套共赢,将可能成为下一个存量消化的趋势。